[烏克蘭自助] 蘇聯留下的冷戰遺物:地下導彈發射控制中心 (Museum of Strategic Missile Forces)


照片為蘇聯於冷戰時期創造出來的SS-18導彈,別稱"Satan"(撒旦),一如其別名,是目前地球上毀滅性最高的核武,一發即足以摧毀三個美國州地。冷戰已經結束二十餘年,但今日俄羅斯境內尚存有數十顆SS-18導彈。
攝於烏克蘭導彈控制中心博物館的室外展示空間。




位在基輔南方約300公里處的Museum of Strategic Missile Forces是世界上唯一與第一個導彈博物館,整座博物館由蘇聯過去的導彈發射中心改建而成,博物館主要有前警備室在內的數棟建築、地下導彈發射室,以及發射導彈用的彈匣。


(照片是整個控制中心處的模型,整座控制中心四周皆由通電鐵絲網圍起,外來誤闖者除遭通電鐵絲網阻攔外,亦可能受警衛室的人為槍擊而死。
此區域還包括農耕地與宿舍,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幾乎不被允許離開,除了蘇聯政府定期追送的補給品外,絕大多數生活所需為自給自足。)

然而這間博館並非烏克蘭境內唯一一座蘇聯導彈控制中心,冷戰時蘇聯在現今的烏克蘭境內部署超過一百五十顆導彈與好幾處控制中心。



(上方照片為坐落於烏克蘭境內各導彈控制中心位置圖,以及不同類型導彈圖示。)

在蘇維埃政府垮台,烏克蘭隨而獨立後,烏克蘭與美國簽訂協約,應允銷毀所有蘇聯在其境內留下的軍事與核武用品,但簽約當時的烏克蘭根本沒有足夠經費徹底銷毀一切軍事相關物件,且儘管烏克蘭能將控制中心的核武與導彈運走,卻沒辦法完全破壞經過審慎軍事考量而建起的地下控制中心,在多次嘗試後,最多僅能傷及地下控制中心最上方的蠟層。


(照片為地下控制中心的模型,由於此處導彈相關設備、儀器跟地下室建造技術仍被今日俄羅斯軍事地基所沿用,博物館僅被允許開放最底兩層的導彈發射操作室與操作員寢室,其餘與軍事儀器相關的房間層全數不得公開。)

地下控制中心深至地下四十五公尺,其隱蔽性相當高。最外層由水泥覆蓋,水泥下方則是一層厚蠟 (蠟的原料便宜,且蠟能有效擋掉由各機器設備傳出的熱,使地面上方無法透過熱能或輻射值偵測到地下控制室),進入地下控制中心唯一方法得經附近建築內部一地下隧道通向入口大門。


(博物館內展出一塊過去曾經覆蓋在控制室上方的蠟)


(此張照片係由控制中心內部拍的大門,門相當厚實,外部僅能透過密碼鎖打開。門前中空處是容納一狹窄電梯用通道)


(上方照片為通往地下控制中心大門的隧道廊)

入控制中心後有電梯與攀牆式階梯可往下抵達各層。
地下控制室的資源足夠操作人員在和外界隔絕的狀況下活45天,這期間外面無論發生了什麼都不影響控制室內。
導覽員說她問過前工作人員,車諾比四號核電爆發時位在那附近的地下控制室狀況如何,答案是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即使是大量致命性幅射都被完整地隔絕其外。




(上方兩張照片是由電梯道空處往下方看的模樣,散落在牆面上的圓狀物為散熱用儀器。雖然蘇聯宣稱此地下地基絕對安全,但建造過程曾有不少工人失足摔落身亡。導覽員說,今日也有一些遊客在跨越電梯時不慎將貴重物品掉下去,最慘烈的有汽車鑰匙和護照)

徹底被阻擋於外的不僅是各項物理性物件與攻擊,還有一切不合乎蘇聯利益的思想。

導彈發射控制室內的操作員被訓練成每分每秒都在練習和準備對美國發射導彈。操作員一天上班六小時,整整六小時都在接收上層傳下去的指令密碼、送出收到回覆和按下練習用的發射紐,在上班過程中任何與發射無關的思想時間、空間皆被抹煞,操作員生存於此僅為了唯一目的:在關鍵時刻能無窒礙、迅速地對美國發射大規模致命性核武。
在每隔數秒便得回覆指令、練習按下發射鈕的密集式單調工作過程下,操作人員除血肉之軀外無異於機器人,而將導彈發射操作員如斯規訓亦是冷戰時蘇聯政府所望之事。


(照片為博物館內模擬的控制中心,位於地下45公尺處的控制中心相當狹窄,即使超廣角也難拍出全貌)


有遊客提問如此緊湊的工作狀態下操作員怎麼如廁和解決其他生理需求,答案是無論如何,持續回覆指令和按下練習發射紐優先。如果工作期間此程序遭中斷,該操作員會被無條件換掉。
(有遊客對導覽員說 "I thought my job sucks, but this is the most shitty one.")


(此張照片是真正的舊導彈發射控制室,連我在內僅能容納約四至五個人)

不過蘇聯政府一直都給這些操作員極高的軍事地位與殊榮,操作員的家裡亦能收大筆酬勞,在此條件下,操作員都是相當驕傲而甘願地從事這機械性職務。
然而,操作員和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均不知道飛彈目標定位在美國各個軍事要地,在對國家的驕傲外,他們僅是封閉而盲目地遵從蘇維埃政府下達的所有工作指令。



(照片是位在發射控制室正下方的層操作員宿舍一角,儲物用的冰箱)

在操作控制室內,遊客可以按下過去的導彈發射按鈕,無實際導彈發射但操作室內仍可見發射後的模擬狀態,從按下發射鈕後只消約十來秒導彈便成功抵達美國領土。


(照片最左邊有蓋子的按鈕即是導彈發射鍵)


(這張照片是整個地下控制室的上方蓋,在蘇維埃政府時代這一塊蓋子上雜草叢生,單憑肉眼不可能辨識出這即是地下控制室所在位置)


除最為駭人的SS-18外,博物館外部展覽空間中還展有多個不同導彈。





(上方第一張照片內是模型而非實體物)

有名英國遊客參觀時說:「為什麼要花大筆金錢製造無止境顆數的導彈與核武,只要擁有三、四個致命性導彈世界就會害怕你,且已足夠對美國或任何敵對國家造成永久性傷害。這些花在軍事核武上的巨資為何不拿去餵養人民?」

這問題若跟被一部分人視為蘇維埃政府在1932-33年為了抹殺不同種族而刻意營造的「人為烏克蘭大飢荒」放在一起,簡直諷刺到最高點。




(此為裝置導彈用的匣)


(該照片是過去的警衛室,警衛室內可監看全區,24小時皆有人上工)


(照片遠方幾輛車是將導彈一一運離此地的運輸工具)


 (博物館內部也展有各種地雷)


我不是飛彈迷,來博物館之前沒有抱特殊期待,單純覺得這是一個只有在烏克蘭才看得到的東西而去。

有遊客說,他的烏克蘭友人未曾聽聞過此博物館。若追溯到冷戰時期,則無一烏克蘭人民知道此處是軍事要地,即使住在近此地咫尺處的居民亦然。
導覽員說:「除不知情外,在蘇維埃政府統治下的人民也不會主動過問任何事情。很多今日我們認為理所當然,能夠看到且予以質疑的事情,他們都看不見。」

前蘇聯已經瓦解,那些沒有隨之退去的軍事遺物在我面前攤開來的與其說是武力,更是蘇維埃時代對內與對外的政治暴力。

留言